IOCAS-IR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孙翠慈; 王友绍; 孙松; 张凤琴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ISSN1000-0933
2006-12-30
出版年2006
期号12页码:34-44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于2002年冬、春、夏和秋季对大亚湾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及环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2年大亚湾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8属114种(包括变型和变种),丰度范围在5.79×104~5.37×106cells/m3之间,平均值为1.14×106cells/m3。其中硅藻共37属84种,其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08×106cells/m3,其次为甲藻,9属23种,平均丰度为9.91×104cells/m3。此外还鉴定出蓝藻和金藻。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节低。虽然硅藻的丰度占优势,但秋季硅藻丰度降低(占总丰度75.8%)使甲藻和蓝藻所占比例上升。研究得出春夏季大亚湾浮游植物主要以沿岸暖水性种类为主,秋季和冬季除沿岸暖水种之外,广布种和大洋种也较多,尤其在冬季后者占优势。大亚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部分优势种发生变化,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改变,个体较大的细胞丰度优势逐渐增加。另外,受季风、潮流、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在夏季偏低,尤其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大鹏澳养殖区附近表现明显。大亚湾浮游植物的丰度、种数、优势种演替及群落结构等其它群落特征与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和N/P、水温、环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大亚湾
CNKI专辑号A;D;
CNKI专辑名称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CNKI专题号A006;
CNKI专题名称生物学;
分类号Q948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SCX2-SW-132KZCX3-SW-214)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2622)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领域资助项目(LYQY200303)~~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8431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4.广州510301
5.青岛26607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翠慈,王友绍,孙松,等.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孙翠慈]的文章
[王友绍]的文章
[孙松]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孙翠慈]的文章
[王友绍]的文章
[孙松]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孙翠慈]的文章
[王友绍]的文章
[孙松]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