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49.6°E热液区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 |
叶俊; 石学法; 杨耀民; 刘季花; 周国富; 李乃胜 | |
发表期刊 | 矿物学报
![]() |
ISSN | 1000-4734 |
2011-03-15 | |
出版年 | 2011 |
卷号 | v.31期号:01页码:20-32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摘要 | 2005年在西南印度洋脊49.6°E发现热液异常,并于2007年取得硫化物样品,这是首个在全球超慢速扩张洋脊发现活动的海底热液区。对该区硫化物开展了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印度洋脊49.6°E热液区硫化物可划分出富Zn和富Fe两种矿石自然类型,矿石中广泛发育溶蚀孔洞构造、"黄铜矿疾病"结构、网格状固溶体分解结构、同质增生结构等结构构造。根据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矿石矿物可划分出Fe-S系列、Zn-S系列、Cu-Fe-S系列、Cu-S系列及Au、Cu、W自然金属系列等。该区硫化物的沉积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Ⅰ.富Zn硫化物沉积阶段,矿物组合以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成矿流体沉积温度相对较低;Ⅱ.富Fe硫化物阶段,矿物组合以黄铁矿-白铁矿-闪锌矿-等轴古巴矿为主,成矿流体沉积温度相对较高。后期沉积过程(阶段Ⅱ)对早期沉积过程(阶段Ⅰ)的硫化物进行了部分叠加改造。 |
关键词 | 西南印度洋脊 超慢速扩张脊 矿物学 热液硫化物 成矿作用 |
CNKI专辑号 | A; |
CNKI专辑名称 | 基础科学; |
CNKI专题号 | A011 |
CNKI专题名称 | 地质学; |
分类号 | P578.2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语种 | 中文; |
DOI | 10.16461/j.cnki.1000-4734.2011.01.006 |
资助项目(基金) | 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一五”项目(编号:DYXM-115-01-2-1DYXM-115-02-1-04) ;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编号:2006DFB216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776034) ;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1751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叶俊,石学法,杨耀民,等. 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49.6°E热液区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201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叶俊]的文章 |
[石学法]的文章 |
[杨耀民]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叶俊]的文章 |
[石学法]的文章 |
[杨耀民]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叶俊]的文章 |
[石学法]的文章 |
[杨耀民]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