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比较及饵料安全性评价
曹启猛; 刘清兵; 于跃芹; 蒋克勇; 刘梅; 王雷; 王宝杰
发表期刊中国水产科学
ISSN1005-8737
2016-09-15
出版年2016
卷号v.23期号:05页码:173-181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为全面评估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亲虾饵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本研究分别对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常见重金属含量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及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沙蚕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沙蚕中含量(P<0.05),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沙蚕中的对虾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40%左右,对虾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在60%以上,符合FAO/WHO关于高品质蛋白的标准,依据两组沙蚕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养殖沙蚕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沙蚕含量;养殖沙蚕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分别为(66.15±3.77)%和(54.11±2.58)%,均显著高于野生沙蚕的含量[(56.13±6.60)%、(43.28±5.50)%](P<0.05);对常见重金属铬(Cr)、铜(Cu)、镉(Cd)、铅(Pb)、砷(As)、汞(Hg)的检测发现,养殖沙蚕重金属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沙蚕的含量(P<0.05),且野生沙蚕中As的含量严重超标;在对虾常见携带病毒WSSV和IHHNV检测中,养殖沙蚕均呈现阴性,而野生沙蚕IHHNV呈现阴性,WSSV呈现阳性,说明野生沙蚕可能携带WSSV。从营养价值、饵料安全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养殖双齿围沙蚕作为亲虾饵料的效果明显优于野生双齿围沙蚕。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 亲虾饵料 营养成分 重金属 病毒
CNKI专辑号D;
CNKI专辑名称农业科技;
CNKI专题号D052;
CNKI专题名称水产和渔业;
分类号S963.219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7B03)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53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启猛,刘清兵,于跃芹,等. 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比较及饵料安全性评价. 201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曹启猛]的文章
[刘清兵]的文章
[于跃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曹启猛]的文章
[刘清兵]的文章
[于跃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曹启猛]的文章
[刘清兵]的文章
[于跃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