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f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Circulation and Wave Studies,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 | |
方文东 | |
学位类型 | 博士 |
2000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学位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学位专业 | 物理海洋学 |
关键词 | 南海南部 海洋环流 结构与变化 中尺度涡旋与海洋锋 |
摘要 | 本文收集、处理了80年代以来南沙群岛海区综合科学考察等项目的16航次水文观测资料。基于这些大量的现场观测资料,辅以卫星遥感等其它资料,系统地研究了能反映出中尺度特征的南海南部环流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描述和分析该海区的主要流圈、涡旋和流系的分布格局,揭示了夏季海区西北部的双涡结构与东向离岸强流的形成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南海南部环流终年呈多涡结构,既在尺度较大的主环流中嵌套局地小环流,也出现气旋式环流和反气旋式环流相间分布的格局。东北季风稳定期,研究海区的西部存在一个强的气旋式环流,东部出现一反气旋式环流,它们的结合部形成一支离开纳土纳陆架的北向逆风强流。西南季风稳定期,海区被一反气旋式环流控制,该反气旋式环流与其北侧的气旋式环流构成了夏季南海中西部的反向双涡结构,在其结合部形成-支东向离岸流。春夏季季风转换期(4-5月),海区的环流以较弱的西向流为主,并伴随着局地涡旋。夏季风爆发期,研究海区西北部开始形成一反气旋式暖涡,并与北侧的的气旋式涡一起形成双涡旋结构,随夏季风的稳定逐步演变为夏季的反向双流圈和东向离岸流。秋冬季季风转换期(10月),南部先出现冬季型的流态,西北部冷涡形成并南扩,夏季的反气旋式流圈退缩,在西部形成多涡的中尺度结构。南海南部上层环流的主要机制是季风场的驱动和地形的影响。风应力旋度是造成该海区环流多涡结构的主要原因。中西部的夏季风场双涡结构和局地陆坡地形的共同作用是该区的反向双涡结构及其结合部的准东向离岸强流形成的原因。东北季风引起的南边界一侧的增水也可能有利于增强冬季离陆架的北向逆风流动-纳土纳离陆架流。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春夏季季风转换期盐度逆转的异常表层水,分析这一异常的近表面水形成的机制,发现苏禄海高温高盐水西向入侵、海面强的蒸发和表层水弱的垂向混合是近表面水高盐异常的主要因素。还分析了南海南部具有两种类型的海洋锋-冬季西南陆架坡折锋和夏季北部的E-W向海洋锋的结构,分别探讨它们可能的形成机制。 |
页数 | 126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705 |
专题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方文东. 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LW003405.pdf(1781KB) | 限制开放 | -- | 浏览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方文东]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方文东]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方文东]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