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环境因子对养殖生物白斑综合症传播和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的影响研究
刘波
学位类型博士
2006-06-1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Wssv 海洋微藻 传播 紫贻贝 表面活性剂 生物标志物
摘要本文研究了海洋微藻在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暴发中的可能作用,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长期暴露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生物标志物系统的影响(72 d)。 1.海洋微藻在养殖对虾白斑综合症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为了证实海洋微藻是否是养殖对虾白斑综合症的传播途径,我们首先将六种海洋微藻:球定边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小球藻(Chlorella sp. )、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与人工注射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的成体日本囊对虾共同培养,用套氏PCR方法检测共培养的微藻能否携带白斑病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共培养后的海洋微藻是否能感染幼体日本囊对虾。研究结果表明,除了H. akashiwo,实验海洋微藻均可携带白斑病毒,但它们携带病毒的能力有明显差异,Chlorella sp.和S. trochoidea携带白斑病毒的能力较强;但是,与白斑病毒的其他携带者(如桡足类等)不同,携带病毒的海洋微藻10天后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共培养后小球藻组可感染幼体日本囊对虾,但幼体携带病毒的量只能通过二步PCR方法才能检测到。上述结果表明,海洋微藻在WSSV的水平传播途径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表面活性剂对紫贻贝生物标志物系统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胶州湾现场调查数据为依据,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污染物、以近海底栖生物紫贻贝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长期暴露后紫贻贝生化指标(SOD, CAT, GSH, GPx, GST, iNOS, AKP)和遗传毒理指标(AFLP指纹图谱)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 经过72d不同浓度暴露后,SDBS实验组紫贻贝体内的SOD、CAT和iNOS活性均有显著下降(除CAT 0.1mg/L组外),GSH、GST和GPx在3.0mg /L SDS、SDBS组较各自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SDBS对紫贻贝生化指标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大于SDS。统计分析显示,SDBS暴露组下GST与GP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iNOS与SOD也表现出一定正相关,但GSH与CAT、GSH与SO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SDS浓度与GST呈显著正相关,而SDBS浓度与CAT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实验结果发现后闭壳肌中iNOS是一个具有应用前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暴露生物标志物。AFLP标记结果统计显示,在实验给定的污染物浓度下,SDBS基因毒性要大于SDS;不同的DNA指纹图谱以及遗传距离图显示不同的污染物造成的DNA损伤是不同的。结果表明,在长期暴露条件(72 d)下,一定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对岗哨生物紫贻贝的SOD, CAT, GSH, GPx, GST, iNOS和AFLP指纹图谱一组指标产生显著影响。
页数110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551
专题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波. 环境因子对养殖生物白斑综合症传播和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的影响研究[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1800680150(1865KB) 限制开放--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波]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波]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波]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0001_200318006801509刘 波_null.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