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 |
彭松耀; 李新正; 王洪法; 张宝琳 | |
发表期刊 | 生态学报
![]() |
ISSN | 1000-0933 |
2014-04-25 | |
出版年 | 2015 |
卷号 | v.35期号:06页码:276-287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摘要 | 2011年4月对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5种,筛选获得优势种20种,隶属3门3纲17科。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以运动、有颌、表层沉积物取食者相对丰度较高,占27.6%。对选取的20个优势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以平均边缘指数(OMI)和耐受指数(TOI)为基础分析了物种生态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1.24—2.15,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的有薄索足蛤、蜈蚣欧努菲虫、掌鳃索沙蚕、浅水萨氏真蛇尾、黄海刺梳鳞虫和寡节甘吻沙蚕;优势种OMI指数变化范围为0.23—4.95,OMI指数值较高的有拟特须虫和细弱吻沙蚕;优势种耐受指数值变化范围为0.13—3.85,值较高的有深钩毛虫、寡鳃齿吻沙蚕和黄海刺梳鳞虫;优势种生态位之间的重叠值不均一,在0—0.95之间,长叶尖索沙蚕和掌鳃索沙蚕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95;平均边缘指数分析随机置换显著性检验表明:水深、水温、盐度、沉积物粒径、沉积物总有机碳和总氮与长吻沙蚕、细弱吻沙蚕、背蚓虫、角海蛹和浅水萨氏真蛇尾生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较显著(P<0.05)。对群落优势种进行聚类和多维度排序分析,结果表明20个物种可分为广布种、典型生境种和特化种,主坐标分析反映了优势种在不同资源位点的分布状况,支持聚类和排序的结果。研究表明,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优势种之间的重叠值与物种摄食功能类群、生活型、资源位上的分布、物种数量及生境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不同利用能力。 |
关键词 | 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南黄海 |
CNKI专辑号 | A;D; |
CNKI专辑名称 |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
CNKI专题号 | A006; |
CNKI专题名称 | 生物学; |
分类号 | Q958.8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
语种 | 中文; |
资助项目(基金)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2011CB4036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6133)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482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彭松耀,李新正,王洪法,等. 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20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松耀]的文章 |
[李新正]的文章 |
[王洪法]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松耀]的文章 |
[李新正]的文章 |
[王洪法]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松耀]的文章 |
[李新正]的文章 |
[王洪法]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