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连续降温对大菱鲆成鱼代谢机能的影响
纪利芹; 蒋克勇; 韩龙江; 袁坤山; 邱楚雯; 王宝杰; 刘梅; 王雷; 温海深
发表期刊海洋科学
ISSN1000-3096
2014-05-15
出版年2014
卷号v.38;No.299期号:05页码:48-55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探寻连续降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成鱼血清、肝脏及肌肉能量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作者将大菱鲆从正常养殖水温18℃快速、连续降温至1℃,并在18℃、13℃、8℃、5℃、3℃和1℃共计6个温度点取血采样,分别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以及肝脏中的糖原和肌肉中的乳酸等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温度降低,大菱鲆的血清TP浓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3℃和3℃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B浓度则呈现升高趋势,在3℃时显著高于1℃(P<0.05);血清TC浓度呈现升高趋势,且3℃时显著高于18℃(P<0.05);GLU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尿素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8℃时显著高于1℃(P<0.05);肝糖原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肌肉中乳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5℃时显著高于18℃(P<0.05);其余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8~8℃时,降温对大菱鲆体内代谢影响不大;当温度降到8~3℃时,大菱鲆体内开始出现应激反应;当温度继续降低至1℃时,大菱鲆体内的各种代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分析各温度下的代谢指标得出结论,3~1℃温度区间与大菱鲆的生态冰温点比较接近,可以在此温度区间附近进一步进行无水保活的探索,在保证大菱鲆无水运输可行性的基础上优化经济成本。
关键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连续降温 血清生化指标 肝糖原 肌肉乳酸 能量代谢
CNKI专辑号A;D;
CNKI专辑名称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CNKI专题号D052;
CNKI专题名称水产和渔业;
分类号S917.4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EW-Q215)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课题(2011GGC21007)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468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纪利芹,蒋克勇,韩龙江,等. 连续降温对大菱鲆成鱼代谢机能的影响. 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纪利芹]的文章
[蒋克勇]的文章
[韩龙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纪利芹]的文章
[蒋克勇]的文章
[韩龙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纪利芹]的文章
[蒋克勇]的文章
[韩龙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