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东海2012年夏季海-气界面碳交换及其区域碳汇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 |
陈鑫; 宋金明![]() ![]() | |
发表期刊 | 海洋学报
![]() |
ISSN | 0253-4193 |
2014-12-15 | |
出版年 | 2014 |
卷号 | v.36期号:12页码:20-33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摘要 | 基于2012年7月对东海的调查,剖析了其水体中各形态碳(pCO2、DIC、DOC、POC)的区域分布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FCO2),探讨了影响其交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初步分析了近十几年来该海域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2年7月长江口邻近海域相对南部陆架区具有较低的DIC浓度,而DOC与POC的浓度相对较高。调查区域表层水pCO2变化范围为96.28~577.7μatm(1atm为101 325Pa),平均值为297.6μatm,低值区出现在长江冲淡水区(30°~33°N,123°~125°E),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海陆架的南部区域。表层水pCO2主要受控于长江冲淡水的输入和混合(盐度)、台湾暖流以及生物生产等。调查海域2012年7月海-气FCO2平均为(-6.410±7.486)mmol/(m2·d),表现东海在夏季是大气CO2的汇区,区域碳汇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长江冲淡水区(CDW)、黄东海混合水区(YEMW)、陆架咸淡水混合区(SMW)、近岸上升流区(CUW)和台湾暖流区(TWCW),东海夏季每日吸收大气CO2(以C计)约(18.3±19.8)kt。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发现,近十几年来东海夏季碳汇强度有增强趋势,CDW区的海-气界面CO2通量平均年增速为-0.814mmol/(m2·d),即海水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每年增加约54.6kt,是夏季东海碳汇增加的最主要贡献者。 |
关键词 | 海气界面碳通量 控制因素 碳汇 变化趋势 东海 |
CNKI专辑号 | A; |
CNKI专辑名称 | 基础科学; |
CNKI专题号 | A009;A010; |
CNKI专题名称 | 气象学;海洋学; |
分类号 | P732.6;P734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
语种 | 中文; |
资助项目(基金) |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XDA11020102,XDA0503040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2010CB951802,2011CB403602)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202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鑫,宋金明,袁华茂,等. 东海2012年夏季海-气界面碳交换及其区域碳汇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20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鑫]的文章 |
[宋金明]的文章 |
[袁华茂]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鑫]的文章 |
[宋金明]的文章 |
[袁华茂]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鑫]的文章 |
[宋金明]的文章 |
[袁华茂]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