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人为因素影响
刘一霖; 黄海军; 刘艳霞; 毕海波; 张翼; 罗亚飞
发表期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0256-1492
2016-10-28
出版年2016
卷号v.36;No.163期号:05页码:177-184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2007—2010年间存档的30景Envisat ASAR数据,运用SBA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进行全面具体监测,获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表形变特征场,分析了典型沉降区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对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地下水抽取、油气开采与工程建筑等)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油田区地表形变范围与断层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地面沉降 SBAS-InSAR StaMPS 地下水 油气开采
CNKI专辑号A;C;
CNKI专辑名称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CNKI专题号A008;A011;C028;
CNKI专题名称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分类号P642.26;P237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语种中文;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16.05.018
资助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82,41106041,40676037)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EW-207)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20601)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5010-2)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50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一霖,黄海军,刘艳霞,等. 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人为因素影响. 201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一霖]的文章
[黄海军]的文章
[刘艳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一霖]的文章
[黄海军]的文章
[刘艳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一霖]的文章
[黄海军]的文章
[刘艳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