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污损性海鞘的生态特点研究展望
严涛; 韩帅帅; 王建军; 林和山; 曹文浩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ISSN1000-0933
2017-06-01
出版年2017
卷号v.37期号:20页码:5-13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柄瘤海鞘(Styela clava)、红贺海鞘(Herdmania momus)等9科29属103种组成,其中在太平洋海域64种、印度洋23种、大西洋44种,而北冰洋海域仅3种;另外,其附着污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特点,并与深度有关。今后应加强污损性海鞘的生态调查和分类研究,阐明深海及两极海域附着污损特点,揭示幼虫附着变态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完善幼虫采集培养技术,以期更好地掌握海鞘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特点,丰富和发展海洋生态学内容,并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奠定基础,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污损性海鞘 种类组成 分布 附着
CNKI专辑号A;D;B;
CNKI专辑名称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CNKI专题号A006;A010;B027;
CNKI专题名称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分类号Q958.8;X55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02)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J4300046) ;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MCKF201601)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304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
4.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严涛,韩帅帅,王建军,等. 污损性海鞘的生态特点研究展望.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严涛]的文章
[韩帅帅]的文章
[王建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严涛]的文章
[韩帅帅]的文章
[王建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严涛]的文章
[韩帅帅]的文章
[王建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