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黑潮入侵东海陆架途径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杨德周; 尹宝树; 侯一筠; 孙松; 俞志明; 宋金明; 许灵静; 于非; 宋秀贤; 于仁成; 袁华茂; 李新正; 袁涌铨
发表期刊海洋与湖沼
ISSN0029-814X
2017-11-15
出版年2017
卷号v.48期号:06页码:76-87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项目二"黑潮及其变异对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航次调查资料、历史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黑潮入侵东海的途径、机理和影响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认识和成果如下。在长江口邻近海域的赤潮高发区,多学科研究结果证实存在黑潮入侵东海陆架近岸的底部分支,该分支是黑潮影响近海生态过程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底部分支存在季节变化:通常情况下,在春季开始出现,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强,可以入侵到近岸50m等深线位置,向北可到达30.5°N附近,然后在秋、冬季其入侵主轴位置逐渐远离岸线向外海偏移,不会入侵到50m等深线以西的近岸区域,该底部分支出现和赤潮发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数值模拟和观测结果表明黑潮入侵底部分支还存在年际变化。基于地球动力学理论,提出了地形β-spiral理论,并为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所验证,该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黑潮入侵分支会存在,并且该理论预测出凡是黑潮路径与等深线不平行的地方都会发生入侵流的垂向偏转,底层流的方向和地形梯度的角度决定了入侵主要发生在底层还是表层,且该理论在世界大洋具有普适性。此外,研究还表明,黑潮入侵底部分支可以把具有高磷酸盐、高盐、溶解氧含量相对较低等特征的黑潮次表层水及热带藻种等物质输送到长江口邻近海域,从而对东海陆架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黑潮 东海陆架 入侵 ROMS
CNKI专辑号A;
CNKI专辑名称基础科学;
CNKI专题号A010;
CNKI专题名称海洋学;
分类号P731.27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基金)中国科学院传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11020104号,XDA110203052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023号,41376030号,41476019号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02-5号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101500号,2017YFC1404000号,2016YFC1401601号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108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大学
5.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德周,尹宝树,侯一筠,等. 黑潮入侵东海陆架途径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德周]的文章
[尹宝树]的文章
[侯一筠]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德周]的文章
[尹宝树]的文章
[侯一筠]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德周]的文章
[尹宝树]的文章
[侯一筠]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