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 |
王昊; 冉祥滨; 臧家业; 刘军; 曹磊; 刘森; 马永星 | |
发表期刊 | 湖泊科学
![]() |
ISSN | 1003-5427 |
2018-09-06 | |
出版年 | 2018 |
卷号 | v.30期号:05页码:72-85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摘要 | 根据长江与黄河各一个完整水文年的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我国这两条大型河流活性硅((RSi,RSi=溶解硅(DSi)+生物硅(BSi))的入海通量及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与黄河RSi的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二者水体中BSi/RSi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22和0.49;黄河DSi的年平均浓度为长江的74%,而BSi年平均浓度却是长江的3倍.黄河水体中相对较高的BSi浓度反映了黄河流域水体浑浊度与土壤侵蚀程度较高,源自黄土高原高的泥沙输送量是导致黄河水体中BSi浓度较长江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与黄河下游RSi通量在丰水期、平水期与枯水期的比值分别为5.3∶3.1∶1.6与3.8∶3.4∶2.8,长江半数以上的RSi入海通量是在丰水期输出的,而黄河在3个时期的差异不明显.相比于径流的变化,1958-2014年间长江DSi通量变化主要是由DSi浓度的变化引起的,流域气候变化(如温度变化)是其浓度及其通量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原因;而黄河1985-2001年间DSi通量下降是由于径流量与DSi浓度降低的双重原因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会对流域硅的风化速率与硅的产出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具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揭示. |
关键词 | 长江 黄河 溶解硅 生物硅 气候变化 |
CNKI专辑号 | A;C; |
CNKI专辑名称 |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
CNKI专题号 | A012;C037; |
CNKI专题名称 | 地球物理学;水利水电工程; |
分类号 | TV148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
语种 | 中文; |
资助项目(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6089,41706082)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7S03,2017Q10)联合资助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844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昊,冉祥滨,臧家业,等. 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201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昊]的文章 |
[冉祥滨]的文章 |
[臧家业]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昊]的文章 |
[冉祥滨]的文章 |
[臧家业]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昊]的文章 |
[冉祥滨]的文章 |
[臧家业]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