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及近岸浅海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长周期变化 | |
李宝泉; 姜少玉; 吕卷章; 陈琳琳; 闫朗; 刘春云; 李晓静; 宋博; 李新正 | |
发表期刊 | 生物多样性
![]() |
ISSN | 1005-0094 |
2020-12-15 | |
出版年 | 2020 |
卷号 | v.28期号:12页码:71-82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摘要 |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渤海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研究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作者在该区域典型潮间带和近岸浅海(5m以浅水域)布设11个断面,分别于2016年8月和11月, 2017年5月、8月和11月进行3个季节取样。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和邻近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7种。其中,潮间带分布119种,近岸浅海分布99种。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和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与历史资料相比,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和近岸浅海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个体呈小型化趋势。总体表现为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个体大的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经济类群逐渐被个体小且经济价值较低的多毛类、双壳类和甲壳动物取代。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复杂,主要驱动力包括黄河来水量与输沙量的减少、人类活动(过度捕捞、开发力度加大)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 |
关键词 | 黄河三角洲 生物多样性 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物种组成 |
CNKI专辑号 | A; |
CNKI专辑名称 | 基础科学; |
CNKI专题号 | A006; |
CNKI专题名称 | 生物学; |
分类号 | Q958.8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
语种 | 中文; |
资助项目(基金) |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050304 ; XDA23050202) ;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41) |
文献类型 | CNKI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932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生物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6.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宝泉,姜少玉,吕卷章,等.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及近岸浅海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长周期变化. 202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宝泉]的文章 |
[姜少玉]的文章 |
[吕卷章]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宝泉]的文章 |
[姜少玉]的文章 |
[吕卷章]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宝泉]的文章 |
[姜少玉]的文章 |
[吕卷章]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