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改性粘土絮凝后残留的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毒素变化研究
宋维佳; 宋秀贤; 李靖; 张悦; 申慧慧; 张培培; 俞志明
发表期刊海洋与湖沼
ISSN0029-814X
2021-07-15
出版年2021
卷号v.52期号:04页码:123-130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摘要改性粘土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有害藻华应急处置技术,可通过絮凝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藻华生物。但利用改性粘土絮凝产毒藻后,水体中胞内外藻毒素的变化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文章考察了I型改性粘土(MCI)絮凝典型产毒甲藻——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pacificum)后,水体中残留藻细胞内和胞外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含量、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MC I对密度为6.11×10~3 cells/mL的A. pacificum 3小时去除率达62%,水体中残留藻细胞单细胞毒素含量和PSTs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水体中总PSTs含量大大降低,其中由絮凝沉降导致的胞内PSTs被去除量占水体中PSTs总减少量的90%以上。另外,针对MC I对胞外PSTs吸附效果的研究发现,低于0.5 g/L的MC I对胞外PSTs无明显吸附效果,而在利用0.2 g/L MC I絮凝去除大部分亚历山大藻后,水体中胞外PSTs含量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推测该用量下的MC I未造成大量藻细胞破裂向水体中释放毒素。该研究结果将为改性粘土治理有毒甲藻藻华的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改性粘土 亚历山大藻 絮凝 麻痹性贝类毒素
CNKI专辑号A;B;
CNKI专辑名称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CNKI专题号B027;
CNKI专题名称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分类号X52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中科院核心 ; 中科院扩展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6148号 ;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JZZ010808号 ; 2019年度“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713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4.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维佳,宋秀贤,李靖,等. 改性粘土絮凝后残留的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毒素变化研究. 202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宋维佳]的文章
[宋秀贤]的文章
[李靖]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宋维佳]的文章
[宋秀贤]的文章
[李靖]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宋维佳]的文章
[宋秀贤]的文章
[李靖]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