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频域特征分析与地震识别 | |
黄昱丞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吴时国 |
2014-05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授予地点 | 北京 |
学位专业 | 海洋地质 |
关键词 | 流花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 孔隙度 薄层正演模拟 频域属性 谱分解 |
其他摘要 |
生物礁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丰度大、产能高的特点,一直以来是油气勘探重点探索的目标。南海北部大部分的油气发现均位于新近系,生物礁油气田是该区勘探发现最大的亮点。东沙隆起区广泛发育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台地上原地生长的生物礁由于孔隙、裂缝的发育加之上覆泥岩盖层的阻挡,形成了非常好的油气储层。LH11生物礁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同类型油气田。但作为一类复杂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其非均质性和隐蔽性,使其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往往难以识别。前人研究发现提取的生物礁频域属性存在异常,故试图找出两者间具体的联系成为本研究的发端。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回顾了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演化和储层特征,而后,结合储层孔隙度测井等资料,发现储层总体厚度较薄。储层内油水界面深度不一致和孔隙度曲线的剧烈变化反映了储层空间严重的的非均一性。
据此,简单设计了三类水平层状储层模型,采用粘弹性波动方程正演得到了相应的地震剖面,并进行了频域属性分析,结果显示韵律型薄储层对地震波频率有提升效果,但衰减现象不明显,储层下方不能检测到显著的“低频阴影”;厚层模型和薄互层模型显示储层能量衰减显著,主频略有下降,在储层下方可以观察到显著的“低频阴影”,但需要较为精细的谱分解方法(HHT)才行。
在总结了研究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相应的频域属性分析,发现在孔隙极为发育的储层顶部地震波能量出现明显衰减,并在时频谱上表现为中心频率显著降低,但分频剖面上未能在储层下方检测到“低频阴影”现象。结合测井资料并对比正演模拟结果,认为储层过薄不足以引起地震波能量可观的衰减和地震频率的异常降低,但薄层的调谐效应使得地层在调谐频率处出现强振幅响应并有提频效果,而前一特征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厚度。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14 |
专题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昱丞. 流花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频域特征分析与地震识别[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流花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频域特征分析与地震(7739KB)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浏览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黄昱丞]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黄昱丞]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黄昱丞]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