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公晗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颜天 ; 周名江
2014-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海洋生态学
关键词褐潮 贝类 浮游动物 影响
其他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3 年7 月2 日秦皇岛褐潮高峰期及7 月22 日褐潮衰退期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alin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对象,研究了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对几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同时结合三株室内培养的美国褐潮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CCMP 1984、CCMP 1850,Aureoumbra lagunensis CCMP 1507)的影响研究,初步分析了秦皇岛扇贝滞长的原因、探讨了秦皇岛褐潮的影响特点。
结果如下:
    褐潮爆发高峰期,褐潮海水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中,褐潮藻占主要优势,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2.5%。褐潮衰退期,硅藻占主要优势,褐潮藻的生物量仅占2.6%。
    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对几种海洋生物的存活没有显著的影响,只是卤虫48 h存活率下降至77%。但是褐潮海水显著影响贝类及浮游动物的摄食。当褐潮藻密度达到或高于4.0×103 cells/mL,海湾扇贝对褐潮藻的清滤率显著降低;褐潮藻的密度达到8.0×105 cells/mL 时,海湾扇贝对褐潮海水中其他微藻的清滤率也显著降低;表明褐潮藻本身不被海湾扇贝摄食,并且高密度下会抑制扇贝对海域中其他饵料藻的摄食。暴露于褐潮海水中,卤虫、轮虫的摄食量均较低,并且对混合饵料中其他藻的摄食也受到明显抑制,8 h 内摄食量分别由5.5±0.4 ng/ind 降至2.4±0.4 ng/ind、由1.5±0.2 ng/ind 下降至0.9±0.1 ng/ind。表明褐潮爆发时,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也可能受到了影响。
    为了进一步分析秦皇岛褐潮中褐潮藻的危害作用与机制,我们用室内培养的美国褐潮藻株模拟秦皇岛褐潮中的褐潮藻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在单种褐潮藻与加入了其他饵料藻的混合饵料实验中,当褐潮藻CCMP 1984、CCMP 1850的密度高于1.0×105 cells/mL 时,海湾扇贝对两种褐潮藻的清滤率显著降低,其对其他藻的摄食也受到了抑制。混合饵料实验进一步发现,海湾扇贝倾向于摄食与褐潮藻同等大小的小球藻,而避免摄食褐潮藻,表明海湾扇贝对褐潮藻的低摄食不是因为它的细胞太小,而是可能因为褐潮藻产生了某种物质抑制了扇贝摄食。
    这也可能是秦皇岛褐潮海水实验中褐潮藻密度高时会抑制扇贝对其他饵料藻的摄食的机制。褐潮藻CCMP 1507 对轮虫、卤虫摄食的影响与CCMP 1984、CCMP1850 对扇贝摄食的影响类似。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藻的毒性主要来源于藻体细胞。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暴露于褐潮发生的海域,海湾扇贝的摄食会受到明显抑制,这可能是秦皇岛当地褐潮发生时扇贝滞长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褐潮对其他海洋生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效应,褐潮对贝类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07
专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公晗. 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1785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公晗]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公晗]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公晗]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公晗.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