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f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Circulation and Wave Studies,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水团时空特征及中小尺度海洋过程的作用 | |
李元龙 | |
学位类型 | 博士 |
导师 | 王凡 |
2012-04-24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专业 | 物理海洋学 |
关键词 | 热带西太平洋 温跃层 次表层水团 热盐入侵 混合 |
摘要 | 热带西太平洋一直是物理海洋学和气候学的重点研究海域之一。该海域的海洋动力和热力状态的变化与热带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的天气气候、生态环境、渔业经济、军事国防等方方面面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区域拥有世界大洋中最复杂的环流结构,包括赤道流系、西边界流系和跨海盆的贯穿流系。纵横交错的各支海流将形成于不同海域的次表层水团带到热带西太平洋,经过复杂而剧烈的对流和混合之后,输出到很多重要的海域,如赤道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我国的南海和东海。因此,热带西太平洋是一个温跃层水团的十字路口,对该区域温跃层水团的时空特征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而直接的物理海洋学意义,也能够加深我们对于热带海洋气候变化及我国气候环境变化的理解。 本文利用现存的各种海洋观测资料,包括Argo浮标资料,近年的科学航次现场观测资料,历史水文资料,结合卫星高度计的海表面高度(SSH)资料和风场数据,围绕着“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水团时空变化特征”这个中心科学问题,针对几个关键的科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强调了在以往工作中往往被忽视的中小尺度海洋过程的作用。 本文首先研究了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在菲律宾海(PS)区域的流动和盐度变化问题。NPTW在PS区域的流动过程与NMK环流系统紧密联系,而黑潮和棉兰老海流(MC)对NPTW向副热带和热带的输送量基本相当。在18°N 和8°N计算的黑潮和MC对于NPTW的输送量分别为5.7 Sv和4.4 Sv。综合各种变量如次表层盐度极大值Smax,SSH变化和位势涡度(PV)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发现NPTW在PS向北和向南的扩散方式有所不同。向热带流动的NPTW基本上依赖于在沿岸MC的输运,而向副热带的流动既可通过黑潮输送,也可以由大洋内部的中尺度涡旋的搅动完成。NPTW在PS最显著的性质变化就是它盐度的迅速下降,在其上层更加显著,这是由与表层淡水之间的强烈垂直混合造成的。由于NPTW上下层之间盐度变化速度不同,造成了NPTW的Smax逐渐移动到了更深的密度层。进一步研究发现,MC中盐度的变化率比黑潮中大得多,对应于棉兰老冷涡ME附近非常强烈的水平和垂直混合过程。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934 |
专题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元龙. 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水团时空特征及中小尺度海洋过程的作用[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水团时空特征及中小尺度(14766KB)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浏览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元龙]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元龙]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元龙]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