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f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lo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S
腹泻性贝毒OA与DTX1制备方法的初步研究 | |
冯振洲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王仁成 ; 财名江 |
2010-05-01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专业 | 海洋生态学 |
关键词 | 腹泻性贝毒 大田软海绵酸(Oa) 鳍藻毒素-1(Dtx1) 利玛原甲藻 制备 |
摘要 |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是一类常见的藻毒素,主要由海洋中的甲藻产生。在我国沿海,DSP毒素导致的贝类污染问题比较常见,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但是,受到DSP毒素标准品供应的限制,我国对贝类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控和DSP毒素的科学研究工作尚未普遍展开。针对DSP标准毒素缺乏问题,本研究以室内培养的利玛原甲藻 [Prorocentrum lima (Ehrenberg) Dodge]细胞作为DSP毒素来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HPLC-FLD)作为DSP毒素的分析方法,通过氯仿萃取、常压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C18固相萃取柱和C18制备色谱柱对利玛原甲藻产生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1 (Dinophysistoxin-1,DTXl)进行了分离纯化,建立了OA与DTXl的制备方法,并制备得到高纯度的OA 0.6mg、DTXl 1.3mg。为国内首次制备得到mg级DSP毒素。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分离纯化产物的性质和纯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流动注射一质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HPLC-MS)、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法(HPLC-FLD)和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分析法 (HPLC-UV)分析,确认了产物中主要成分分别为OA与DTX1,且OA与DTX1具有高纯度,可以作为毒素标准品应用于DSP毒素的科学研究和贝类产品的常规检测中。上述研究工作为OA与DTX1标准品的国产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进一步优化OA与DTX1的制备方法,完善OA与DTX1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有望实现OA与DTX1等DSP毒素标准品的国产化,为我国水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控和DSP毒素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56 |
专题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冯振洲. 腹泻性贝毒OA与DTX1制备方法的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冯振洲]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冯振洲]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冯振洲]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