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沙海区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形成演化及油气意义 |
| 吕彩丽
|
学位类型 | 博士
|
导师 | 吴时国
|
| 2012-05-20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专业 | 海洋地质
|
关键词 |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模式
中新世
万安盆地
南沙海区
|
摘要 | 本文利用2D反射地震、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典型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演化规律,详细探讨了南沙海区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的分布、沉积特征与主控因素,重建了台地的沉积演化史。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发育于中新世,并在中中新世达到最繁盛时期,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断块高地与盆地边缘斜坡上。台地边缘明显受同沉积断裂控制,具有碳酸盐岩滑塌沉积。在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层序地层对比与钻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圈出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台地在的分布范围。选择典型地震剖面对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发现碳酸盐岩台地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包括两种台地类型:孤立台地和陆架台地。台地沉积相主要由五个相带组成,包括:台内相、前缘缓坡带、前缘陡坡相、台缘相和盆底相。
选择典型地震剖面,利用平衡剖面恢复与回剥法,定量计算了研究区盆地在各构造时期的构造沉降,并分析其盆地构造演化史,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此外,分析了海平面变化、陆源硅质碎屑注入、古气候与海洋环境等因素对研究区台地演化与消亡的影响作用。据此,得出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的综合沉积模式,并重建了台地的沉积演化史,包括6个阶段:早中新世开始阶段、中中新世早期追赶阶段、中中新世中期保持阶段、中中新世晚期暴露阶段、晚中新世恢复生长阶段和上新世淹没阶段。最后,本文分析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的储层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潜力。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82
|
专题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吕彩丽. 南沙海区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形成演化及油气意义[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
文件名:
|
南沙海区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形成演化及油气意义-吕彩丽.pdf
|
格式:
|
Adobe PDF
|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