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49.6oE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研究 |
| 叶俊
|
学位类型 | 博士
|
导师 | 石学法
|
| 2010-05-29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专业 | 海洋地质
|
关键词 | 超慢速扩张脊
热液成矿作用
西南印度洋
矿物学
地球化学
|
摘要 | 本文选择西南印度洋脊49.6oE热液区为研究区域,对该热液区产出的矿石样品开展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以了解超慢速扩张脊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成矿过程及成矿机制。研究显示,区内矿石存在硫化物和氧化物两种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矿物组合,硫化物矿石可进一步划分出两种类型:其一为富Zn硫化物矿石,其二为富Fe硫化物矿石。富Zn硫化物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集合体内普遍发育溶蚀孔洞构造及同质增生边结构;富Fe硫化物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白铁矿-等轴古巴矿,具典型的等轴古巴矿固溶体分解结构,指示高温沉淀特征。两种硫化物矿石的矿物组合与结构构造特征指示该热液区硫化物成矿至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低温富Zn硫化物沉积成矿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富Fe硫化物沉积成矿阶段,成矿温度由低到高的转化说明热液体系存在幕式排泄特征。富Zn硫化物中可见自然金矿物产出。根据自然金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相对高Fe区域的特点,推测Au在热液流体中主要以Au(HS)0形式迁移。Au-As、Au-Pb的关系进一步指示该区至少存在两幕热液活动叠加改造过程。硫化物矿石的铂族元素总量较其他典型热液区低,且其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与玄武岩相似,均无明显Rh异常,可能指示铂族元素主要来自流体对基底岩石的淋滤,无明显岩浆热液物源的加入。S、Pb、Sr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化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热液流体对基底玄武岩的淋滤。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西南印度洋脊49.6oE热液区的热液活动可能受底部岩浆热源控制。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77
|
专题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叶俊. 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49.6oE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
文件名:
|
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49.6oE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研究-叶俊.pdf
|
格式:
|
Adobe PDF
|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