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海北部陆架外缘海底沙波分布规律及活动机理研究
周川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范奉鑫
2013-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关键词南海北部 海底地形地貌 沙波活动性 底层强流 内波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和2011年多波束水深数据和实测底流数据,对珠江口盆地油气开发区番禺30-1平台至惠州21-1B平台间海底沙波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底层强流的内波特征及其对海底沙波形成和迁移的影响,探讨了研究区海底沙波形成和迁移的动力机制。 研究区由北到南随着水深增加,地形地貌变得复杂,沙波规模逐渐增大。北部地形平坦,主要发育小型沙波,局部发育麻坑地貌;中部广泛发育沿北东南西向平行排列的中型至巨型沙波,沙波总体上较为平直,局部区域沙波脊线绕曲明显并有交错分叉现象,多处滑塌地貌发育;南部深水区域主要发育残留古岸线和小型沙波。对比2010与2011年的沙波形态及位置,发现研究区沙波在有向南东方向运移的趋势,运移距离多集中在10米以内,仅部分区域运移距离较大。研究区沙波活动性普遍较弱,但由北往南有增强的趋势。底层海流统计分析表明底流主流向主要分布在SE-SW-NW之间,流速平均值在10.20~17.99cm/s,区内频繁观测到超过30cm/s的底层强流,强流极值高达116cm/s, 主要分布在S-SSE-SE。底层强流是内波活动所致,内波波致流在时间上夏季强于冬季,空间上由北往南有增强的趋势。研究区内天文潮流较弱,不足以启动泥沙形成沙波和造成沙波的迁移,沙波的形成和迁移与内波活动相关。内波在南海北部往西北传播的过程中与海底斜坡相互作用产生南东向大于30cm/s的波致流,扰动泥沙形成北东向排列的沙波并造成沙波向南东方向运移。台风引起的底层强流也会在局部造成海底沙波的迁移。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47
专题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川. 南海北部陆架外缘海底沙波分布规律及活动机理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南海北部陆架外缘海底沙波分布规律及活动机(10737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川]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川]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川]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南海北部陆架外缘海底沙波分布规律及活动机理研究-周川.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