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水体光学特性垂向变化研究 | |
苏杭![]()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黄海军 |
2021-05-20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学位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摘要 |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基于海水中的生物光学特性反演出叶绿素与悬浮物含量等海洋环境要素以及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海洋水色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水体中的光场分布与水色要素的分布十分复杂,因此通过海表接收到的辐射信号来准确地反演出水体内部的成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多数海域均存在水色成分垂向分布不一致的现象,而在大部分海域的水色遥感算法对这种垂向变异仍考虑较少,因此会对遥感反演的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西北太平洋海域属于全球海域中向大气输送辐射热量最强的海区,对全球的气候系统与热量循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以西北太平洋为研究海域,根据实测数据研究区域性的生物光学特性的垂向变化,并探讨其对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提高该海域水色要素的遥感反演算法与初级生产力估算的精度提供科学依据。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0641 |
专题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苏杭. 西北太平洋水体光学特性垂向变化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苏杭 地质工程硕士.pdf(4782KB) | 学位论文 | 暂不开放 | CC BY-NC-SA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苏杭]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苏杭]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苏杭]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